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一、教学目标
1.了解动画片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,掌握“逐格拍摄法”、“视觉暂留”的相关知识,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评述动画片的艺术特色。
2.通过观察、感悟、讨论,赏析动画片作品,理解动画片的创作原理,提升美术鉴赏能力。
3.体会不同的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,增强对美术学习的热爱之情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动画片的制作原理。
难点:体会动画片利用逐格拍摄法产生的“动”感美。
三、教学过程
活动一:激趣导入
组织游戏的活动,教师展示7张连续动作图片,将顺序打乱,请学生进行排序。随后教师按照学生的正确排序翻动画面。提出问题:注意观察画面变化,说一说图片呈现了什么内容?(一个小人不停的挥舞锤子活动的影像,形成一段有趣的动画画面)
学生回答,教师引导:提起动画片我们都不陌生,每个人的童年时期都会有动画片的陪伴,那些活跃于荧幕上的角色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,成为了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。然而,动画片的创作原理却鲜为人知,今天让我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,去一探究竟吧!
活动二:描述分析
1.动画片的表现手法
播放动画片的集锦视频,提出问题:
(1)视频中展示了哪些不同风格的动画片?(手绘动画、实物动画、人与动画合成动画等)
(2)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动作和动画片中的主角动作,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之处?(动画片中人物的动作较之生活中的人物要更加的夸张、幽默)
学生回答,教师总结:动画片有各种各样制作与表现的方法,大多都是漫画性和戏剧性的。绘制人在创作时会将角色的动作进行夸张的处理,使其变得生动有趣,也正是因为这些表现手法的不同,才产生了生动感人的动画形象和独具魅力的动画片艺术风格。
2.动画片的创作原理
展示《孙悟空挥舞金箍棒的动画连续动作图》,请学生4人一组,交流讨论:
(1)如何让画面的角色形成“动”的效果呢?(将两张或两张以上不同位置的画稿反复翻动,就可以形成角色动起来的效果)
(2)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老师分发的资料卡,说一说动画片创作的原理是什么?(动画片是画出来的动作过程图,经摄像机逐格拍摄,播放时产生“动”的视觉效果,“动”是视幻产生出来的。这种幻觉就是“视觉暂留”现象)
学生回答,教师总结:动画片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、动作、变化进行分解后画成许多瞬间动作的画幅,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。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、电视一样,都是视觉暂留原理,是指当人们看到一个物体马上消失时,它也在人的视觉中停留大约十分之一秒的时间,当投影机以每秒24格的速度把影像投射在银幕上,或录像机以每秒30格的扫描方式在电视荧光屏上呈现影像时,它会把每格不同的画面连接起来,从而在我们眼中产生物体在运动的感觉。
活动三:总结解释
教师播放关于介绍“动画片”的纪录短片,请学生说一说“动画片”的起源:
学生回答,教师总结: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,继法国的留影盘出现后,真正将动画电影与摄影技术相结合,推动动画电影普及的历史是在美国开始的。在1907年,维太格拉夫公司的纽约制片厂里,有一名技师发明了“逐格拍摄法”。根据这种方法,摄影机可以一格一格地把场面拍摄下来。从此有了动画电影,并逐渐发展出各种样式。
活动四:欣赏评价
1.引导学生鉴赏《米老鼠和唐老鸭》动画片。
2.教师巡视指导,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动画片的角色形象、画面内容、技法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评析。
3.完成鉴赏后举办“影片分享大会”,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。
(如《米老鼠和唐老鸭》:内容——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故事;形象——米奇有着圆滚滚的大脑袋,梨形的身材的小老鼠,运用了拟人化、夸张的表现手法;技法——采用“逐格拍摄法”,利用视觉暂留原理,将幽默夸张的米奇动作过程图投射在银幕上)
活动五:小结作业
1.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,并进行情感升华:动画是将不同画面连接起来,从而在我们眼睛中产生“运动”的感觉,所以动画大师诺曼·麦克拉伦说过,动画不是“会动的画”的艺术,而是“画出来的运动”的艺术。这句话不但道出了动画的本质,也强调了动画的内涵,“动”作为动画的内容及目的,是动画的基本所在。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美术学习中能够深入的了解动画电影,感受动画片的“动”感美。
2.课后请同学们去观看不同的动画片,体会不同动画片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和创作手法。
四、板书设计
2024年教资上岸大本营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
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
手机登录下载
长按识别,即可下载
(c)2008-2023 招教网 ©版权所有